0543生活网 0543生活网0543生活网

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典故和故事

家庭教育典故与故事

1. 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很调皮,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就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2. 曾子杀猪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3.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的是什么样的梨呢?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孔融四岁就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4. 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候,被财神爷的儿子金兀术领进金国,关了起来,要他当俘虏。岳飞的母亲是个有骨气的妇道人家,她带领全家人逃到乡下,继续反抗金国。她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叫他把“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身上,刺在心里,好不忘记报仇雪恨。刺字时,岳母叮嘱儿子:“如果将来被敌人俘虏了,不要学他的样,宁肯一头撞死在大钟上。”后来,岳飞不幸被金兀术捉去,死也不肯投降,就真的和大钟拼了一死。敌人的酷刑,摧残不了他的意志,“精忠报国”四个字,深深地刻在他心上。

5. 鲁迅教子

鲁迅先生对待孩子的态度与一般父母不同。他既不溺爱孩子,也不简单地对待孩子。在孩子们看来鲁迅先生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文章答客诮,他写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在日记里写到:“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教育固应以理解童心为。”他认为要与孩子的关系处理好“要点在和气”。因此他总能把儿童感到生疏的一般人所不可理解的“熟悉的东西”灌输给他们,使其从父母言行中吸取人生营养和教育教训。“文学家多幻想……只有一感想而已”,他曾在一篇杂文中举了一个实例说明,“千万不可‘像煞有介事’地胡诌什么读后感之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