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3生活网 0543生活网0543生活网

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给孩子创造一个培养独立性的良好环境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培养。要尽量减少对孩子不必要的帮助,相信他们能做到。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要过度地参与,不要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也不要孩子什么事情都不会做。让孩子感到自己很能干,自己能解决很多问题,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孩子认为“我能行”。

二、多给孩子一些自己处理的机会

例如: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等车、认路、找家等。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也许会出错,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支持鼓励他去做。通过摔跤,他会慢慢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对孩子讲话时,要使用“孩子,请帮我……”,“孩子,你能告诉我……”,“孩子,你来试试……”“孩子,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你很棒”等语句。这些简单的话语表达出对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认可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让孩子参与成人的活动

孩子的独立性格是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多让孩子参加成人的活动,并让他们明白:有些事情虽然我还小做不了,但是我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遇到困难要想到自己应付。家长可以在一边指导,使孩子在边学习边提高的一种状态。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和积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四、要重视和发现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在两岁左右时就已经开始发展独立性了。这时他们不愿意让大人替他做事,愿意自己动手。这时家长就可以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了。例如: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等。当然,这时可能会一边帮他们一边责备他们。有的父母亲担心这样会把衣服穿反、玩具摆错地方,但衣服穿反了可以重穿、玩具摆错了可以重摆。这并不会造成什么损失。重要的是孩子在发展自己的能力,他正在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作为父母应该发现这一点并给予重视。在生活上照顾的少一些,就会多一些培养独立性的机会。过多地照顾会无意之间阻碍他们独立性的发展。

五、鼓励孩子自己克服困难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各种能力也增强了,遇到各种困难也不肯罢休。这时父母亲不要代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例如:有的孩子跌倒了之后会哭起来,这时父母亲不要马上把他扶起来或吹吹、拍拍他就行了。要鼓励他自己站起来走一走。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意志力。

六、正确对待孩子的反抗行为

在孩子两岁左右时开始出现反抗行为——即“不听话”。这是他们形成独立性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时他们开始学习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经常会说:“不”“就不”。在大人看来他们经常唱反调不太听话了。但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必过分在意孩子的反抗行为并做出让步;否则会助长他们的反抗行为。但如果粗暴对待孩子反抗行为也不行。因此要采取既不姑息迁就又要适当让步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反抗行为。

七、正确引导孩子的模仿行为

模仿是孩子学习独立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两三岁的孩子特别爱模仿周围的人们,他们会学着别人的样子做各种动作和行为。我们一方面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或说些粗俗的话;另一方面应尽量用正确的行为来影响他们。例如:我们要求孩子洗手时要把袖子卷起来以免弄湿了衣服。我们每次洗手时也这样做让孩子看到并效仿我们的做法;每当吃饭前我们都用肥皂洗手以免病菌侵入。那么孩子们就会学着这样做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反之如果我们不注意自己的行为那么孩子就可能学会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父母亲要做孩子的榜样让他们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发展观察力、模仿力和记忆力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加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样他们就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并在其中表现出良好的独立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