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3生活网 0543生活网0543生活网

判断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判断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的智力是儿童今后发展的前提,智力的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二、情绪稳定

儿童在心理正常发育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高兴、愉快、开心、幸福等情绪,这是占主导地位的情绪,偶尔因遇到挫折或外来刺激会产生短暂的苦闷、难过或不安,这都是短暂的,一过性的,很快就会表现情绪稳定。如果儿童持续处于消极、低沉的情绪状态,或突然暴怒、大哭大闹,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三、乐于与人交往

人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人际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儿童也不例外,乐于与人交往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这种交往可以获得知识信息,了解他人,发展自我;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如受人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等;可以取得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进行了解与认识,更好地调控和完善自我。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总是乐于与他人交往的。

四、行为协调

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的行为应该是协调的,他们的行为反应应该与刺激保持一定的协调一致性。反应的协调一致性表现出来的外部行为主要是儿童的举止、表情、言语、动作等与某种刺激相适应的反应。如当小朋友不小心踩到“我”的脚时,“我”会用幽默的语言来调节这一突发事件:“小脚丫跳舞了,咯咯……”这样的表现是受外部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正常且得当,是健康的心理反应。

五、良好的生活适应

儿童出生后随着其生长发育,逐渐对周围环境产生适应,形成特定反应。如果一个儿童到了3岁还怕生人,不会自己上厕所大小便,5岁了不会自己穿衣服等,说明该儿童生活适应差,有发育迟缓的表现。

六、同情心

同情心是指对他人不幸遭遇和痛苦表示同情、关怀与慰问的情感。它是人际间感情共鸣的心理现象,也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操。儿童产生同情心后,就会乐意去帮助别人,会自觉自愿地做出友好善良的行为。如果一个儿童对他人的不幸无动于衷,漠不关心时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

七、良好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指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是一个人的灵魂。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诚实、正直、勇敢、自信、有礼貌等优良品质来。如有的儿童把幼儿园小朋友的玩具拿回家,这种行为是严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