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3生活网 0543生活网0543生活网

怎么判断儿童心理有问题的表现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有问题的表现

(一)孤儿院综合征

儿童离开了原来生活的家庭进入福利院,就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分离”,它会造成儿童社会性发展突然中断,从而引起儿童一系列心理问题。

这些孩子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内向、爱猜疑,有时出现无端恐惧。与人交往的敏感度降低,缺乏合作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孤僻、不合群,破坏行为明显,有时出现强迫症状,如反复洗手、反复数数等。

(二)留守儿童综合征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一方死亡,另一方单亲抚养的儿童。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产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容易形成不良的性格特点,如任性、放纵、随意、过分等。他们往往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心理发育不健全。有的对父母产生陌生感、恐惧感,有的甚至发展为性格畸形、孤僻怪异。

(三)紧张状态综合征

紧张状态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下出现的情绪状态。儿童期常见的紧张状态有以下几种:

1. 考试紧张:表现为一到考试就生病,或是没病装病;有的临考前烦躁不安,不能入睡;有的拿到考卷后,紧张得双手发抖,什么也写不出来。

2. 发言紧张:有的小朋友平时说话嗓音很响亮,可是一到台上就结巴了;有的小朋友平时说话挺流利,可一发言就哆嗦。

3. 竞赛紧张:有的小朋友在参加竞赛时容易紧张,本来准备得很充分的内容往往也因紧张而忘记;有的甚至平时练习得很好,比赛时却砸了锅。

4. 评价紧张:有的小朋友每当老师和同学们对他进行评价时就会紧张,平时的优点全给忘了,手脚都发软;有的则会曲解别人的评价而引起紧张。

5. 表演紧张:小朋友每逢参加文艺表演就会产生恐惧感而惴惴不安。表演时虽然外表竭力掩饰但仍紧张不安,有的会出现动作失调的现象。

(四)多动症综合征

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该症患病率差别甚大,一般在5%~10%。男孩比女孩多2~9倍,早产儿发生率也很高。部分患儿就算进入青年期症状也不见好转。核心症状表现为自控能力不足,而且易反复出现毫无征兆的行为,容易发怒和不耐烦等。其行为经常是不考虑后果的冲动行为。症状会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

(五)抑郁症综合征

患病率不到1%,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忧愁、苦闷、唉声叹气、暗自落泪),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甚至常有自杀企图。在西方国家15~24岁的青少年中有3%的女性和2%的男性患者发生过中度至严重的自杀行为。除了抑郁之外,尚有明显的消极观念及行为反应(如焦虑、多梦、梦魇等)。近十年的研究显示此年龄是抑郁症的好发期。这类病人往往会被误诊为神经衰弱而耽误治疗或误入歧途(比如休学、强迫工作),最后造成自杀事件(每年的青少年自杀者中80%患过抑郁症)。而患儿经常把消极的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而很少表露出来(如不愉快时不愿意跟别人说或没有机会说)。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孩子所具有的一些矛盾意向或求异思维等特点来早期发现并及时防治孩子的心理问题。如果老师和家长仅满足于表面上对孩子的劝说可能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上述情况表明许多“劝说”不能改善孩子对自身或环境的合理认识)。对年龄较大而且治疗不及时的青少年病人需应用自知力恢眠疗法进行集体治疗或电休克治疗(MECT)。